比如,嵇康、向秀是思想家,山涛、王戎,官做得很大,位高权重。阮咸是个很有名的音乐家,阮籍就更不用说了,不仅诗写得好,还是个绝色的美男子。那么刘伶有什么呢?没钱没势也没权,长得也不怎么好看。《晋书·刘伶传》中就记载说他“身长六尺,容貌甚丑”。如果要说他哪一点最出名,大概就是最能喝酒了吧。
《世说新语》中就记载了关于刘伶喝酒的一件趣事。有一次刘伶的酒瘾犯了,实在忍受不了了,向他老婆讨酒喝。他的老婆听说丈夫又要喝酒,气得把家里的酒缸全砸了。一面哭,一面对她丈夫说,你这样喝会把自己的身体糟蹋坏的,务必要把酒戒了才行。
看着夫人哭得这么伤心,刘伶估计是过意不去了,于是对他的妻子说,你说得是对的,我应该把酒戒了,可是我总是管不住自己,我想了个办法,就是在鬼神前面发誓,希望神灵能够监督我。娘子,现在赶紧去置备供奉神仙的酒肉吧。
(相关资料图)
他夫人一听,高兴坏了,马上去准备酒肉供品,放置在神灵面前,要求刘伶发誓。谁知刘伶却对着神像说道,
“天生刘伶,以酒为名.一饮一斛,五斗解酲.妇人之言,慎不可听”。
说完又喝得烂醉,昏死过去。不知他的夫人,当时是不是要被气炸了。
或许这个故事,有一些夸张的成分。但是,更让人引起思考的是,以刘伶这样一个酒徒,又何以能跟竹林七贤的其他六位相提并论呢?
这或许能够从刘伶所写的一篇奇文《酒德颂》中找到答案。文中提到
“有大人先生,以天地为一朝,以万期为须臾,日月为扃牖,八荒为庭衢。行无辙迹,居无室庐,幕天席地,纵意所如。”又说“止则操卮执觚,动则挈榼提壶,唯酒是务,焉知其余?”
大意就是说我嘛,无所依,无所求,到哪里都行,地就是床,天就是被,随心所欲的活着,只一醉方休,多爽快呀。看似写醉酒,其实这篇文章寄予了他对生命的感悟和包容。
在当时的魏晋时代背景之下,魏晋玄学家们,对于儒家的名教观念和道家的自然观到底谁更重要而争论不休。
比如嵇康就主张“越名教而任自然”,而向秀认为自然和名教两者应该统一,需努力调和彼此的矛盾。到底谁对谁错,其实谁都无法说清。
可刘伶倒好,反正老子不管你们谁对谁错,我只要有酒就好,今宵有酒今宵醉。天地之大,日月如梭,生命如此短暂,争论来,争论去,又有何意义呢?
在别人看来,他似乎就是一个糊涂的酒鬼,但实际上,他又何不是看透了生命的本质。他的内心,或许也有诸多的苦楚,无法诉说,整个时代的发展,又岂是他一人之力就能逆转,因此他只能将万般忧愁寄托于酒中。
但他与别人不同的是,人家喝醉了,醒了,又是稀里糊涂的过了一天,但刘伶清醒的时候却把这个世道看得明明白白。因此他才能写出让世人叹为观止的《酒德颂》这篇文章。
纵观竹林七贤的其他六人,其实结局都令人唏嘘,也唯有刘伶或许才是最接近自然和生命本质的那个人。
尽管这个社会,距离魏晋时期已经历史久远,但我们与古人,又有何不同?能够随心所欲,任心而活的人又有几人?因此每一次读《世说新语》时,里面的故事都能让人引起诸多的共鸣。魏晋风流人士的那份洒脱,那份坦荡,那份心无挂碍,都让人觉得望尘莫及。
人活着,谁不是这般苟且,形同蚁蝼,因为世俗和社会的压力,不得不包裹起内心真挚的自己。
但请记住,无论何时,都不要丢掉内心那个真实的自己。无论贫穷与富贵,无论快乐与悲伤,享受生命从生到死的整个过程,才是最惬意的事。
Copyright © 2015-2022 北极美食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浙ICP备2022016517号-19 联系邮箱:514 676 113@qq.com